中国—东盟人文交流论坛暨《东盟文化发展报告(2020)》蓝皮书发布会与会人员合影。(主办方供图)
12月12日,由广东省人民政府、中联部“一带一路”智库合作联盟指导,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、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共同主办的第五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智库论坛(2020)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举行。本届论坛下设多个平行论坛,《东盟文化发展报告(2020)》蓝皮书在“中国—东盟人文交流” 论坛上发布。
中国前驻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、柬埔寨王国、孟加拉人民共和国大使胡乾文在发布会致辞中表示,《东盟文化发展报告(2020)》蓝皮书在广外55周年校庆、东语学院50周年院庆之际发布,有重要意义,值得祝贺。报告凝聚了研究团队的汗水,为中国—东盟人文交流发展、中国—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了参考,获得社会各界高度评价。在社会科学出版社公众号不久前发布的“国别和区域研究之东盟好书推荐”中,该报告位列第二,期待研究团队再接再厉,再创佳绩。
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主任、北京语言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院院长罗林表示,近年来,中国与东盟各领域的交流合作日益紧密,各学科领域的研究,尤其是国别和区域研究不断加深。蓝皮书内容翔实,详细记录了形式多样的中国—东盟人文交流过程,填补了国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空白。
教育部外指委副主任委员、非通用语分指委主任委员、北京大学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姜景奎表示,人文交流给非通用语专业发展带来了很多启示,区域国别研究与民心相通的文化研究相辅相成,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应让让文化先行。非通用语人才,应该坚守初心,做好文化研究,推动中外人文交流,为做好新时代国别区域研究做出贡献。
教育部高等学校政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、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/华人华侨研究院院长张振江提到,外语学科推进国别区域研究有自身的优势。“国之交在于民相亲,民相亲在于心相通”。人文交流是政治、安全、外交、经济交流的目的,也是能真正粘合政治、安全、外交关系的手段。《东盟文化发展报告》对增进中外人文交流与中外关系发展,贡献功不可没,期待研究团队继续推出更多成果。
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首席编辑周丽代表出版社高度评价《东盟文化发展报告(2020)》,肯定了报告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。她表示,新冠肺炎疫情广泛影响了国际社会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各个方面,但东盟却在今年发展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。双边旅游、人员往来受疫情影响较为突出,愈发凸显了人文交流研究的重要意义。本系列蓝皮书已连续出版三年,希望蓝皮书能够持续出版下去,通过双方共同努力,长期积累,使之成为学者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,并最终打造成为蓝皮书中的优质品牌。
蓝皮书主编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刘志强教授介绍了《东盟文化发展报告(2020)》的主要内容、亮点和特色,表示研究团队将继续秉持精益求精的精神,努力推出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。
《东盟文化发展报告(2020)》蓝皮书封面。(主办方供图)
蓝皮书发布会由教育部外指委非通用语分指委、教育部国别和区域工作秘书处、中国非通用语教学研究会指导,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、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/华人华侨研究院、信息工程大学洛阳外国语学院、云南民族大学南亚东南亚学院、广西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、广西民族大学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科研处及东方语言文化学院的领导、专家学者、专业教师等,现场参加或通过视频会议方式出席了发布会。
原文链接:http://news.china.com.cn/2020-12/15/content_77014866.htm?f=pad&a=true